茲土有情 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談新聞

來源:

2021-08-23 08:00:50

瀏覽次數:3720

談新聞–溫阡蕙/臺中

傳統上對於俗稱的「鬼月」總是讓人感到怕怕的,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共展出席德進62件1970年至1980年間的重要作品,展覽分為「臺灣山水」、「民房古厝」二個主題單元,將席氏與臺灣風土的關係簡要呈現,透過作品帶領民眾一窺藝術家對於臺灣鄉土所創造的特殊藝術表現語彙。 席德進的作品和愛臺灣的心意令人感動,其一生作品涵蓋臺灣人物、山水、古厝等題材,除了展現其對於臺灣的愛,從其古厝作品也提醒我們應該珍惜文化資產的心意。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自他去年11月上任以來,擔任國美館館長兼席德進基金會董事長,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為臺灣藝術家做好服務,讓二者職務皆能勝任圓滿,如何讓國美館成為「臺灣藝術家的家」,如何讓席德進的藝術精神能傳承下去。他已逝世四十年了,斯人雖已遠離,但其品德、愛及留下的資產卻是天地同壽,川流不息,永無止盡。未來將持續運用國美館豐碩的臺灣藝術文化資產典藏,擴大運用、持續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讓藝術家及藝家的作品與臺灣的土地、人民產生連結,期盼產生更大的共鳴及感動,也會加強臺灣與國際的交流,讓臺灣的藝術創作能量能更為國際所見。

另外,他提到席德進的創作可以說是「東西融合新風貌,書畫合一展新局」,他的一生捨命為藝術,熱情愛臺灣,有情亦有義,認真做自己,大愛永傳薪。也是人生朝露、藝術千秋,的最佳寫照。

臺中市長盧秀燕、立法委員黃國書及席德進基金會董事李乾朗在致詞時皆提到,席德進與臺中的淵源,席德進是盧秀燕公公的好友,是李乾朗亦師亦友的老師,此外,席德進愛臺灣,喜歡臺中,甚至在死後葬於大度山公墓。李乾朗教授提到席德進作品的幾個特色,他不畫太魯閣的懸崖峭壁,而是蘇東坡的「橫看成嶺側成峰」;不畫春秋閣、圓山飯店這樣的地標,而是尋常百姓家。他的畫中常有紅與白色的建築,「紅」代表臺灣的紅磚屋,「白」是他故鄉四川的建築顏色,代表他的鄉愁。他畫人物,一定是認識的人,即使遇到陌生人,也會先與他們聊天,甚至送畫給他們。

席德進在〈我的藝術與臺灣〉一文中說到:「我的畫,從我早期開始直到今天,始終有一個不變的基調;那就是以臺灣這地方的景物,作我表現的素材。」因此熱愛臺灣這塊土地的他,在1981年去世,將留下的大批藝術創作,捐予臺灣省立美術館典藏。梁永斐館長提到,國美館有幸典藏這些豐富創作,並為他舉辦紀念展,是一份責無旁貸的使命感。本展在國美館展出後,將巡迴至臺灣各地,分別為嘉義市立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屏東美術館、宜蘭美術館及池上穀倉藝術館,對於這些單位的支持表達由衷感謝,讓我們能夠發展館際間交流合作,達到「無牆美術館」及「共好」理念,同時透過本展讓民眾深刻感受臺灣風土之美,並深化認同臺灣的文化特色與價值。

國美館說明,席德進繪畫創作中以水墨形式表現的水彩畫作品,咸認為是其繪畫的代表,其中以臺灣古建築和自然景物為題材創作的作品更為人所稱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席德進精進的繪畫技巧,更融入了其對於傳統與現代美學觀和在地的人文與自然的思維,席德進將傳統與現代和在地臺灣景觀融合的作品,讓日常所見的臺灣古厝建築和自然景觀,呈現既平淡靜謐又永恆之美,成為臺灣美術發展中頗為獨特的美感表現。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