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 道路設計友善環境/談新聞

來源:

2021-07-09 08:25:18

瀏覽次數:3783

談新聞–薛維君/台北

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維護思維朝向以防災、生態及景觀做為道路設計主軸,並導入新材料及循環經濟概念,期望在有限的預算資源下創造最大的效益,要給市民更平坦、更安全以及更美的用路體驗。台北市政府大地處五年來已完成了32萬4,000平方公尺以上的道路銑鋪及相關附屬設施改善,提升了山區8公尺以下道路的用路品質,也深獲山區里長一致的肯定。

對於路面的改善是有制度的,主要是利用山區道路分級制度,搭配MCI科學數據建立銑鋪順序,可以將有限資源做適當分配;此外,大地處身為水土保持主管機關,負有水土保持以及環境生態保育的責任,周邊環境提升也是下足了功夫,現階段道路兩旁樹木除了會定時辦理修剪外,也積極清整空地周邊雜木並種植符合當地生長的喬木,以達到水土保育目的,也期望可打造出不同於市區,只屬於山林之美的林蔭大道,將山區道路達到安全舒適、平坦耐用及綠美化的目標。

大地處道路步道科科長陳彥成表示,目前山區道路鋪面的改善也開始致力於新材料與新工法的應用,比如近年辦理行義路402及300巷道路改善時,路面即採用多孔隙透水瀝青辦理改善,有效的避免路面積水及減少雨天車輛輪胎的水膜現象,大大提升行車安全及舒適度。除此之外,為了響應再生經濟推廣,於木柵路五段43巷也嘗試以冷拌再生瀝青及橡膠瀝青辦理路基及鋪面改善,施工過程雖然產生刨除舊料約830噸,在使用100%回收料作為冷拌再生瀝青鋪設於道路底層時,循環使用了約1,700噸刨除料,藉此改善路基達736.52m3、鋪面使用橡膠瀝青達7255.6平方公尺,未來大地處也將持續以循環經濟、友善環境理念辦理鋪面改善。

除了不斷針對道路鋪面及周邊設施改善,以提供安全的行車環境外,為了增進市民親山親水休閒遊憩意願,於道路兩旁規劃種植喬木、設置木棧道及觀景平台,並於路口設置具地標性及符合當地特色的路口意象及休憩意象廣場,期望透過道路周邊環境美化及意象引導,讓用路人行駛於道路上更能體驗山林之美,未來大地處也將持續以道路工程融入當地生態環境手法,帶給民眾更舒適安全且更美的山區道路行車環境。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