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游擊馬祖駐村 藝術家展現馬祖特色與環境反思/談新聞
來源:
2020-11-28 06:14:55
瀏覽次數:4788
來源:
2020-11-28 06:14:55
瀏覽次數:4788
談新聞–薛維君/馬祖
「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島嶼對話-馬祖文化交流計畫之一,今年徵選10位年輕藝術家前往馬祖南竿津沙聚落、鐵板社區、北竿塘岐社區與東莒大浦聚落四個村落駐村,藝術家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在馬祖生活並進行創作計畫,吸收了豐富的創作能量後再以各自專長的藝術創作形式產出多元樣貌的作品。11月26日至12月13日於臺北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10位創作者的馬祖駐村作品,未能在馬祖親自看到作品的民眾,可到現場一睹為快。
藝術游擊駐村活動今年採公開徵選方式,由10位20-40歲之青年藝術家參與,於9月與10月進駐馬祖,藝術家除了在一個月內進行取材創作,也於在地社區開辦工作坊課程與辦理成果展演。11月26日在臺開展的駐村成果展,藝術家將馬祖現場展出的作品帶回臺灣本島展出,作品除了維持原地作品樣貌外,也重新整理與延伸創作,讓本島民眾能藉由作品,認識馬祖在地文化特色,經由藝術家的第三者之眼重新詮釋,發掘不同文化的相異性與奇特處。
10位藝術家為楊蕙瑄、江佩津、邱雍晉、王盈穎、鍾志文、倪苑茹、李育貞、李奕芃、陳昱榮與楊志雅,各自有不同創作專長,進駐小島體驗不同的風貌與生活,產生文化衝擊,也讓跳脫日常生活的藝術家,用更敏銳的觀察力激發出不同的創作。從創作的作品中,能看出馬祖的自然景觀、閩東文化、戰地背景與海洋環保都是觸動藝術家著手的創作主題,幾位藝術家也著重以記錄生活的方式來構畫作品。顯見馬祖地域的特殊性,是讓藝術家在意並在駐留期間想留住並記憶。
楊蕙瑄的《20 DAYS聲音散策》混音編曲、李奕芃《馬祖的時間》每15分鐘的照片紀錄、陳昱榮《界域外的風景》的攝影、江佩津《紀錄的形式》實驗各種型態的生命記憶、鍾志文《地方練功計畫》每日身體與地景的對話、楊志雅《和我吃飯吧!餐桌交換上菜囉!》家庭料理食譜紀錄,都呈現在地紀錄與時間進程的反思。而海洋與環境保護的重視也呈現在倪苑茹《大海之母的孩子與她的眼淚》對海玻璃的踏查、王盈穎《拼貼北竿》野草採集、李育貞《串連浪花裡的點點》生活與海的關係、邱雍晉《眺島.片斷》的壓瓦石暗喻環境破壞。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