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榮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評等認證/談新聞

來源:

2020-11-19 05:18:48

瀏覽次數:3701

談新聞–溫阡蕙/雲林

雲林縣府團隊施政再次榮獲肯定,取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縣市層級「銀級認證」。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制度推動成果採逐層累積,要取得縣市層級銀級認證,除縣市本身推動的低碳永續行動或措施需達銀級標準外,還必須具比例的鄉鎮市及村里取得評等等級,推動不易。

環保局表示,雲林縣為農業大縣,在建構低碳永續家園以「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六大面向為基礎,經過多次跨局處平台會議討論,以具地方特色來推行低碳行動,如建構循環農業,推動畜牧場沼渣、沼液再利用做為農作物肥份,全縣共有318場畜牧場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執行成效為全國第一。每年灌溉農地面積約1,067.5公頃,可減少約11.5萬包化學肥料使用及減少159.8萬公噸畜牧廢水排入河川。由於畜牧廢水進行厭氧發酵時會產生沼氣(甲烷),縣府輔導業者推動沼氣發電,每日發電量約有6,270度。畜牧糞尿資源化不僅可改善河川水質又可發電。

107年底禁用廚餘養豬,為處理回收廚餘,進而推動廚餘全面實施堆肥化,以堆肥處理(生廚餘)、化製處理(熟廚餘),並將成品進行混和製成「雲林有機質材料」1,945.6公噸(8萬9,780包),並力行推廣惜食、分類減量與廚餘循環再利用工作。

廟宇文化為雲林重要宗教信仰,104年起推動一爐一香及鞭炮減量活動,更為鼓勵縣內宗教場所推動淨化家園,108年頒布「雲林縣宗教場所低碳認證要點」,並與中部7縣市共同簽署「竹苗中彰投雲嘉低碳宗教場所認證標章」,以表彰宗教場所致力的紙錢減量、線香減量、燈泡節能、鞭炮減量等環保措施,讓信仰更清淨、更低碳。

為提昇轄內整體環境品質,鼓勵農民在農地植樹以增加平地造林綠化面積,面積已達1,122.2公頃;同時將沿海地區鹽化廢耕農地,以「生態休耕」方式營造成為濕地生態園區,栽植當地原生濱海植物、喬木、灌木,營造濕地水土保持、水資源涵養。

此外,推動斗六市為首個電動車示範區,由公家機關帶頭使用綠色運具,成立「電動公務車隊」,補助民眾汰舊換購電動機車,設置充電站與電池交換站等各項措施,逐年增加數量及密度,提升民眾使用電動運具的意願;全電動公車路線,每日提供62班次服務,為鼓勵民眾善加利用綠色運具,持電子票證一律免費搭乘,展現縣府推廣綠色交通與低碳環保決心。

縣長張麗善表示,今年度能夠取得「銀級認證」殊榮,是中央對雲林縣推動低碳永續家園建構成果的肯定,代表全縣民眾對低碳永續理念的支持,未來持續號召公私部門攜手合作,推動各項行動措施,邁向低碳永續好家園目標。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