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的文化相遇 米修與木心烏鎮開展/談新聞

來源:

2020-10-20 13:26:52

瀏覽次數:4196

談新聞–吳學靄

「米修與木心」展在烏鎮西柵景區內的木心美術館地下一層特展廳正式開展,展出的時間將一直持續到12月15日。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米修與木心”展,已於2020年9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先行展出。上海部分告一段落,展覽便來到了木心的家鄉烏鎮,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巡展。展品則包括了兩位藝術家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

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兩人素昧平生,互不相識,卻同樣擁有特異的禀賦與經歷,踐行著亦詩亦畫的生涯。2015年,當巴黎市立現代藝術美術館策展人,同為亨利•米修的長期研究者弗朗索瓦•米肖發現了木心,遂萌發了這一聯展的構想,策展四年,期間,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法蘭西學院外籍終身通訊院士、亨利•米修研究者董強,也加入了本展策劃。

 1899年,米修出生於比利時納姆爾城,親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流離失所。1927年,木心出生於中國烏鎮,青壯年時期深受壓抑與迫害。繪畫與詩作,是兩位天才救贖內心的方式,得以從亂世苦難中抽離,遨遊內在世界。

米修自學寫作與繪畫,聲稱詩是驅魔工具、文學助人生活,他的詩作,詼諧怪誕,他的塗鴉畫作,指向極度自主的個人性。而木心的獄中筆記和微型轉印畫風景系列,擺脫傳統水墨媒介,直取宋元繪畫的致精微而廣大的境界。

木心美術館造型簡約現代,狹長方正,臨水而立。風啊,水啊,一頂橋,美術館獨特出挑的造型回應了木心先生在彌留之際對美術館設計稿的高度概括,而橋的隱喻,為木心畢生融匯東西方文化與美學的藝術實踐,做出了絕佳寫照。

美術館設五座永久性專館,長期陳列木心作品,由繪畫館、文學館、獄中手稿館及影像廳組成。兩座特展館常年推出對木心構成重要影響的世界性藝術家年度特展《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尼采與木心》、《林風眠與木心》、《古波斯詩抄本》、《木心的講述:大英圖書館珍寶展》、《文學的舅舅:巴爾扎克》等,在未來的時間裡,將有更多的特展在此舉辦。

木心美術館不僅僅是一座收藏過去時的美術館,更是向未來開放的精神指向和學術空間。在特展館內舉辦「米修與木心」展旨在呈現兩位藝術家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策展人之一的董強認為觀看米修與木心,重新閱讀木心與米修,其實是試圖回答一個迫切的問題,在一個高科技幾乎碾壓一切的互聯、物聯、智聯的世界裡,人是否還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空間,哪怕小到微乎其微。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