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本殖民 臺灣校園改造獲日本2020 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大獎/談新聞

來源:

2020-10-18 08:12:25

瀏覽次數:4330

談新聞–鄭中薇

2020日本國際級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以下簡稱GD獎)日前公布全球設計得獎名單,由教育部委託財團法人臺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108年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全球4,76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BEST 100大獎肯定。綜整日本GD獎對「學美‧美學」計畫評語:「在出生率下降及學校設施老舊的背景下,在有限的預算內為學校師生實現有意義且易於使用的設計…該計畫具廣泛的智能性,包括美觀和設計。隨著新課綱的修訂,師生與設計團隊共同參與新的設計內容,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教育機會,值得日本參考。」

50年的台灣日治,自是我國的國恥。在日治時期之前,台灣是一個以封建教育為主流的地區,然而在這50年中,台灣卻發生了很多值得肯定的變化,日本在 台灣做出的貢獻,依然是不可磨滅的,謹以台灣教育制度的發展為例,便可以發掘很多閃光點。無論是日本出於主觀意識還是客觀需求,50年來的教育制度發展確 為台灣乃至中國,帶來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學美‧美學」計畫以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為對象,透過公開徵件,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的提案申請。108年首度辦理即有來自全國172所學校申請,經過評審團隊兩階段評選及實地考察後,選出9所學校成為合作對象,與7個設計團隊進行各校的美感改造,從減法設計、閒置再造、可複製性三大策略,為學校把脈並解決問題。改造內容相當多元,有教室、司令臺、川堂、中廊、垃圾與資源回收站、師生餐廳、指標系統、電纜線及管線整理等。

位於臺南市的新東國小每天中午約有100位師生都在餐廳裡一起用餐,在空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餐廳除了吃飯也需兼具課後教學輔導、舉辦活動等功能,設計團隊將空間與家具做解構與重組,讓老舊的餐廳變身北歐咖啡廳,又兼具複合性機能。

花蓮縣明禮國小因學校建物有限,缺乏學生在雨天及大熱天的活動區域,川堂便成為唯一符合機能的空間,但川堂內部老舊亟需改善。設計團隊從孩子的視角,利用學校入口處原有的樹林意象,將川堂以樹洞的概念改造成具有展示、活動以及舞臺功能的空間。

新北市北港國小的教室當初建造時皆設有一個內嵌式的教學準備室,可用來存放教具,但在教學電子化的現在已不合時宜。設計團隊將這個空間改造成舞臺,並結合教室前、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體,打造出可因應多元課程內容進行不同變化的未來教室。

本次「學美.美學」計畫獲獎,不僅是對臺灣設計力的一大肯定,更彰顯了臺灣設計能量足以成為國際設計典範。在教育部政策帶領下,讓的設計美學進入校園,打造前所未有的平臺,為學校與設計專業搭起橋樑,共同努力打造更美、更友善的學習環境。而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設計也將扮演重要角色,透過跨域的設計整合,為大環境中存在已久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