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善化環保站遷移 二十年回收總重量逾萬公噸/談新聞
來源:
2020-09-20 23:44:08
瀏覽次數:17282
來源:
2020-09-20 23:44:08
瀏覽次數:17282
談新聞–鄭中薇/台南
營運20年的慈濟善化環保站,因地主陳歐纏另有規劃,環保站9月初移回善化靜思堂,並提升為具有教育功能的環保教育站。善化慈濟志工為感恩地主無償提供土地及社區民眾多年來共同守護地球做環保,20日(日)辦理「2020善化環保感恩圓緣聯誼會」,邀請地主及善化地區所有社區環保志工近200人參與活動。
▼慈濟基金會在善化推動環保屆滿三十週年,配合環保站搬遷、感恩地主陳歐纏無償提供土地及社區民眾多年來共同守護地球做環保,20日(週日)舉辦「2020善化環保感恩圓緣聯誼會」,會中表揚長年投入環保回收的志工們。
陳歐纏的女兒陳美表示,30年前志工培訓階段,從收音機聽到證嚴法師說「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在中正路一塊空地設立善化第一個環保站,母親跟著加入環保志工行列。民國89年,因空間不符使用加上敦親睦鄰,媽媽提供陽明路一塊兩分多的土地,協助環保站搬遷,還自掏腰包搭鐵皮,讓志工們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做環保。
▼慈濟志工陳美表示,母親陳歐纏30年前跟著自己一起投入環保志業,民國89年環保站首度面臨搬遷,母親無償提供兩分多的空地,更自掏腰包搭建鐵皮,讓環保志工們有遮風避雨的地方繼續做環保。
慈濟志工洪清坤指出,陳歐纏女士身體力行,響應慈濟環保護大地理念,得以順利帶動周邊許多退休民眾投入環保志業,將環保站視為活動筋骨與二度投入社會服務的場所。善化地區民眾逐漸養成垃圾分類與資源再利用習慣,還有人主動提供空地或門口設置環保回收點,就連鄰近的安定地區民眾也響應。20年來,投入環保的社區民眾逾83萬人次、各項資源回收物總重量1萬1623公噸,目前善化與安定兩區環保回收點共83處,每月資源回收可拯救一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
營運20年的善化環保站因地主另有規劃,正式熄燈。善化慈濟志工藉由環保站遷回靜思堂,舉辦感恩聯誼會並席開30多桌,感謝環保志工長年不怕髒亂與惡臭守護大地,並邀請大林慈院梁育彰藥師演講用藥須知。其中,92歲的王石柱投入環保志工30年,與服務20年以上的志工好友們接受表揚。耳聰目明的他說,天天做環保有益舒展筋骨,所以幾十年來很少感冒。
▼慈濟善化靜思堂舉辦的「2020善化環保感恩圓緣聯誼會」,邀請大林慈院梁育彰藥師演講用藥須知,帶領年長環保志工身體律動。
洪清坤說明,慈濟推動環保並非與民爭利,而是與政府和鄉親共同守護家園環境,協助區公所回收如塑膠袋/膜、玻璃瓶與燈管等,及宣導清淨在源頭,居家做好垃圾與資源分類;廚餘回收類部分,志工將市場丟棄的蔬菜水果皮清理後,製成廚餘酵素取代化學肥料,資源取之社會,再回饋社會。
▼慈濟善化靜思堂「2020善化環保感恩圓緣聯誼會」,席開30多桌,志工一早準備象徵十全十美的合菜宴席,感恩環保志工並提前歡慶中秋佳節。
慈濟基金會推動環保有成,自1990年證嚴法師提倡「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30年來,配合政府垃圾處理政策,並發展出獨特資源分類與回收再利用,以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毛毯;環保回收PP材質研發救災福慧床,創造綠色循環經濟,讓台灣從垃圾島翻轉為全球資源回收典範。
▼92歲的王石柱(左)投入環保志工30年,幾乎天天到善化環保站做環保,幾年前騎單車不慎跌倒後,近幾年改在自家門口的回收點整理資源回收物。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