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匠心具足特展 15位國寶級藝師同台獻藝/談新聞

來源:

2020-07-23 13:10:10

瀏覽次數:4196

談新聞–吳學靄/高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歷年來數度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無間,「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7月22日至11月29日展出,共有45位藝師,156件作品,其中有15位國寶級工藝師,策展人為莊伯和老師。展期中培訓、導覽活動共五場,技藝示範及手作DIY共12場,並跨及11月國際書展,將讓偏鄉學童一起參觀展覽及體驗手作DIY。文資局與佛館網站將相互連結,讓更多人認識臺灣傳統工藝師及工藝品創作顛峰。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策展人莊伯和老師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工藝保存者等貴賓,22日一同為特展舉行揭幕。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非常榮幸代表文化部長李永得參加展覽開幕,臺灣的傳統工藝是我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國家級的傳統工藝人間國寶,計有13項18案,本次特展就有15位國寶級藝師參與。感謝佛光山住持及館長提供這麼美好優雅的場地,策展人莊伯和老師,集結了傳統工藝最精華的45位中央及地方的藝師,提供155件作品,呈現臺灣多元文化的價值。文化部將持續對於傳統匠師及藝師的人才培育及傳承,進行系統性的培育,讓珍貴的傳統工藝得以保存。希望藉此次特展,讓民眾瞭解其工藝美學之外,更希望能引領大家體會其文化價值,共同關注傳統工藝的保存與維護,使這一項無形文化資產能世世代代持續實踐與傳承。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此次展覽以「匠心具足」為題,呈現傳統工藝保存者之精湛技藝與獨具巧心的「師藝」與「道心」具足,經由展覽及體驗活動的呈現,讓民眾「親近」工藝之美,發現生活的美學「巧藝」。本次展示作品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登錄之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含括「漆藝、木雕、粧佛、竹藝、陶藝、金工、彩繪、編織、刺繡、剪黏、泥塑、玉石磚雕、偶、鼓、糊紙」等作品,面面俱到、競相展出,讓國人欣賞「道」與「器」的實用美學與藝術價值,從五感體驗的活動設計裡感受美的力量。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展區分為「民生.器用」、「宗教.禮俗」、「藝術.審美」及「粧佛.傳承」四個面向,體現《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說的藝術性及反映族群或地方生活特色。另一方面,工藝起源於生活,原點在於日用與實用,例如民生日用、精神生活所需之家具、道具反映民眾的審美觀;在生命禮俗、宗教信仰上則有神佛像、祭祀禮器及建築裝飾等,從廟宇雕樑畫棟至神廳案桌、爐臺等,都富含人文敘事的忠孝節義故事、神仙傳說演義、奇幻珍禽異獸的千姿百態,展現深具臺灣特色之信仰、風俗與民間實力。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辦理,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29日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成員,致力透過文化藝術推動生命教育,並經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認證為正式會員,現任館長如常法師重視偏鄉教育,本次特展將透過各項教育推廣活動,邀請偏鄉學校學童參與體驗,讓傳統藝術教育向下扎根。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