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快樂學習 「夏日樂學」孩子的歡樂暑假/談新聞
來源:
2020-07-21 15:01:37
瀏覽次數:3828
來源:
2020-07-21 15:01:37
瀏覽次數:3828
談新聞–薛維君
教育部109年夏日樂學計畫在全臺國中小學同步展開,以創新的學習模式,精心規劃沉浸式、生活化、活動式主題課程,提供學生多元課程選擇,創造快樂學習的新體驗。今年受疫情衝擊,暑假較往年延後兩週開始,但課程及節數均不受影響。總計696校、864班,約2萬名學生共襄盛舉,創下參加人數新高紀錄。
教育部國教署指出,「做中學,樂中學」是學生在暑假期間最理想的學習模式。今年各校的夏日樂學計畫課程內容多元,除安排本土語文課程,也有許多學校規劃2週至4週的科技、自然、藝術等跨領域整合式學習課程,希望讓學生在輕鬆氣氛中學習本土語言及課堂以外的知識,體驗不一樣的學習歷程。
連續5年辦理夏日樂學計畫的新竹市舊社國小,為提昇學生的樂趣化學習及教師專業發展,強調遊戲與浸潤式學習,透過互動式遊戲,讓孩子邊玩邊學習閩南語;課程從生活到語言,再深入到文化,以植物真趣味、古錐的動物、趣味的文物、臺灣好景物為課程主軸,搭配參訪新竹市立動物園及新埔柿染坊及皮影戲的體驗,以樂趣化、生活化、實作化課程,讓學生快樂學習。
桃園市瑞原國中以沉浸式客語結合數學、科學、藝文及社會學科,以活動式主題課程為主軸,課程設計以生活實用為主題,透過動手操作幾何圖形,讓學生知悉空間邏輯、應用數學知識、操作邏輯遊戲提升數學學習興趣;以趣味科學課程,藉由學生動手做實驗,導引出自然科學的豐富性與趣味性,讓學生了解原生動植物與生態及物理化學的奧妙。
新北市萬里國小以「瑪鋉溪畔的秘密」為課程主題,瑪鋉是萬里的舊稱,透過尋找瑪鋉溪的「溪流意象」,利用拼貼的方式創造出瑪鋉溪豐富的生態,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讓紙張立體化,創造出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溪流守護神,保護溪流生態;並透過分組討論學習,瞭解捕蟹籠的捕捉原理,課程中以放蟹籠,收蟹籠,觀察瑪鋉溪的生態,啟發孩童愛鄉土、愛自然的情懷。
有大海做為最佳教學場域的澎湖縣合橫國小,以貼近生活的海洋藝術體驗、海洋科學實作、海洋親海技能特色課程,讓學生徜徉海洋,學習輕艇及SUP課程體驗操槳、划艇技能,並透過潮間帶浮潛教學,以浮潛方式探訪美麗潮間帶生態,利用在地性媒材及海洋、浮力、風力、陽光等在地科學原理,創作具科學與鄉土性的益智玩具,讓海洋與鄉土連結孩子的情感。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