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基金會【十載.鐵花村】 培養在地音樂人才/談新聞

來源:

2020-07-13 13:26:37

瀏覽次數:3920

談新聞–莊聖雯/臺東

鐵花村音樂聚落在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秉持「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的使命,以「音樂」做為展現東部之美的最佳媒介,歷經十年時間,見證台東已發展成為全球十大新興旅遊城市之一,鐵花村已成為東部最重要的音樂聚落。

以池上秋收藝術節及鐵花村音樂聚落做為駐足台東基地的台灣好基金會,十年前召集在地藝術家安聖惠、見維巴里、饒愛琴、陳正瑞等人,利用八八水災沖刷下山的漂流木為主要材料,將一棟從台鐵手中租下的廢棄老建物重新打造,木造窗框及充滿音樂符號的大門,配以深藍色為基底顏色的彩繪牆面,荒煙蔓草的環境,構建今日的鐵花村,結合在地歌手的音樂展演,2010年7月31日在台東正式開唱。

十年來,堅持以原住民創作音樂為表演主題、深耕在地文創產業,成為慢市集主體的鐵花村,迄今至少辦理超過2700場次各類型節目演出,其中更有高達七成以上的表演者為原住民歌手,讓鐵花村成為東部音樂人回家唱歌的舞台。為做好原住民青少年的音樂起點的角色,鐵花村辦理音樂人才培育、吉他班、音樂大師班、節奏班等各項課程,充份銓釋音樂是鐵花村最重要的靈魂。

鐵花村在音樂上的持續用心,逐漸為外界知曉,除在地歌手節目安排外,不少國外樂團或歌手來到台灣演出後,儘量爭取來鐵花村演唱,如蘇打綠、伍佰、陳昇、張震嶽、盧廣仲、張懸等歌手,安排全台大型巡迴演唱會時,不忘將鐵花村列為東部演出的首選地點。

除音樂,鐵花村未曾忘記過應負的社會責任。與台東大學華語系長達九年的「台東詩歌節」活動,為這片土地增添更多文學色彩;同樣邁入第九屆的「焚風音樂大賽」,是東台灣暑假期間最重要的音樂賽事。深入部落尋找在地美聲的「偏鄉部落展演」活動,及將部落音樂之美帶進鐵花村、帶到所有觀眾的眼前的「有一點部落」計畫,更是鐵花村以台東為榮的最佳實例。

為達成「讓廢墟重生,打造台東慢生活」目標,鐵花村集結在地手工藝術工作者及致力推動有機食品的小農,分別成立「農夫市集」及「手創市集」,以共生、共享之精神,和這群為堅持呈現台東文創之美的攤友們共同打拼,成為「看見台東好物的慢市集」。鐵花村並與在地藝術工作者合作進行文創商品開發,設計包括「村長語錄」、「不要為難警察」系列商品,從T恤、毛巾、陶瓷杯、鑰匙圈到拖鞋,透過「鐵花好店」呈現生機昂然的文創之美。

2016年初夏,強颱尼伯特重創鐵花村,太麻里一帶有多個在地藝術家工作室同樣損失慘重,復振之路遙遙無期且更需要幫助,開始號召台灣藝文界、企業界協助這群藝術工作者,當時遠在加拿大的蔣勳老師,更捐贈個人畫作辦理企業界義賣活動,所得全數以「救災救急」最快速態度,捐贈給這群藝術工作者做為重建經費。

十年歲月匆匆走過,鐵花村仍一本初衷,除更多的原住民留故鄉唱自己的歌、年輕人回鄉發揮自己的創意,同時精心安排創村已來和鐵花村密切聯結的金曲獎得主及在地歌手,包括巴奈、胡德夫、陳建年、昊恩、陳昇、阿洛、anu、蘇婭、南王姐妹花、赤族樂團、黑孩子樂團、原味醞釀樂團等演唱活動,並著手出版以在地音樂素人之音樂創作之合輯等活動,迎接「十載.鐵花村」的到來。

台灣好基金會以十年時間,持續傳承台東在地原住民音樂文化,唱出屬於鐵花村的音樂世界。誠摯邀請所有好朋友、臺東鄉親及遊客來到鐵花村,實地感受台灣好基金會深耕十年的原住民音樂平台,感受台東的音樂、藝術、人文之美,感受獨屬台東的慢生活。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