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廢棄文蛤殼暫置場 資源再利用固砂防揚塵/談新聞
來源:
2020-07-03 13:18:13
瀏覽次數:4660
來源:
2020-07-03 13:18:13
瀏覽次數:4660
談新聞–溫阡蕙/雲林
雲林沿海地區為養殖文蛤產地,集中在麥寮鄉、臺西鄉、四湖鄉及口湖鄉,總養殖面積達3,300公頃占全國6成左右,年產量接近4萬公噸,產值高達26億新台幣,產生的廢文蛤量也相當可觀,高達3,300噸。為解決廢文蛤殼隨意棄置問題而影響環境衛生,縣府邀集相關處室主管,前往台西現勘廢棄文蛤殼暫置場場地,期盼提供場地暫時存放廢文蛤等貝類,緩解現有隨意棄置問題,有效管理廢文蛤殼等貝類,提升再利用率及擴展去化管道並改善環境衛生。
縣長張麗善表示,近年來受極端氣候及春夏季節交替,養殖文蛤較易出現死亡情形,尤其持續性高溫,導致池中病菌大量孳生,引發大量暴斃情形時有所聞,養殖業者面對大量死亡文蛤殼廢棄物,如何處理傷透腦筋,堆置產業道路或保安林帶,不僅有礙觀瞻也影響環境衛生。
縣府極力尋求解決管道,召集各單位會勘,初步選定台西鄉新興段277-34土地作為文蛤殼或牡蠣殼暫置場,由台西鄉公所維護管理,提供麥寮、台西、四湖及口湖鄉等沿海養殖漁民堆置,呼籲鄉親勿再隨意傾倒,以維護環境衛生。
文蛤殼及牡蠣殼經加熱粉碎後,可做為飼料補助添加原料或製做肥料之原料,屬於農業廢棄物可再利用之資源。為有效管理廢文蛤殼等貝類,縣府先前協調台西鄉兩家專門從事牡蠣殼回收利用的裕益灰粉加工廠及寶島灰粉行,同意提供曬場讓漁民傾倒廢棄文蛤殼,協助漁民妥善處理大量暴斃文蛤。
文蛤等廢殼去化問題,同濁水溪河川揚塵向來困擾民生,透過文蛤殼廢物再利用,鋪設在濁水溪沿岸裸露地上,讓馬鞍藤攀附,一來有固沙作用,藉此抑制揚塵;二來養殖漁民可以把廢棄文蛤殼,交給環保局協助處理,除有助改善揚塵,還能解決養殖業者處理文蛤殼的困境,避免再度造成環境汙染。
環保局去年試辦,將1,500噸的文蛤殼清潔及篩選過後,鋪設於濁水溪裸露地,成效相當卓越,鋪設前後可以抑制60%的揚塵逸散,且持續時間可以長達6個月以上,跟傳統碎石級配鋪設工程相比較,成本降至30%。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