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點 營養又健康/談新聞
來源:
2020-06-23 13:12:02
瀏覽次數:4341
來源:
2020-06-23 13:12:02
瀏覽次數:4341
談新聞–鄭中薇/嘉義
端午節傳統習俗就是划龍舟、立蛋、吃粽子,而粽子種類五花八門,有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粽、五穀粽、鹼粽,要如何應景吃到好吃的粽子又顧及健康,嘉義市衛生局暨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分享「吃粽不增重」的四個小撇步:取代正餐、食材巧選、少油少醬、鹼粽減糖,讓大家安心歡度健康端午節。
一、取代正餐:
粽子香味四溢、內餡材料豐富,一般市售肉粽一顆的熱量約有350~500大卡,如果一次吃兩顆,可能超出一個便當的熱量;常見糯米粽子口感好,但糯米比一般白飯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影響血糖,建議民眾正餐以一顆為上限,不再額外吃白飯或麵食,更推薦搭配涼拌青菜食用,不僅可以避免體重增加及消化不良的風險,又可讓營養更加均衡。
二、食材巧選:
如自己DIY包粽子,建議用瘦肉、豆製品取代五花肉或鹹蛋黃,用滷取代油炒,均可以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加入蔬菜類,如:杏鮑菇、竹筍、香菇,或用全穀米、薏仁、蓮子等雜糧類取代糯米,可以增加膳食纖維含量,避免消化不良、便祕、腹脹等症狀。
三、少油少醬:
不少人在吃粽子時,都會添加沾醬、沾料提味,常見的粽子沾料有:醬油、醬油膏、甜辣醬、番茄醬、花生粉等。而肉粽中的食材大多經過調味,如:蝦米、香菇、五花肉、鹹蛋黃,若再額外攝取更多的醬料,可能造成納攝取過多,所以營養師也建議,醬料的攝取越少越好,尤其是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四、鹼粽減糖:
因鹼粽本身沒有味道,往往加入許多果糖或黑糖一起食用,但精緻糖攝取過量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加入少量果糖淺嚐即可;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代糖取代果糖,不僅可以吃到相同風味又不增加身體的負擔。
端午過節健康吃粽子的大原則,就是不單獨吃粽子,營養師推薦民眾搭配清涼時蔬,如: 涼拌過貓、玉米筍、苦瓜、筊白筍、蘆筍等,飯後再加上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可以吃得均衡又健康。更重要的是飯後適量做運動,可幫助腸道蠕動,又能避免脂肪堆積。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