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撫順 李希安憶煤都青春路/談新聞

來源:

2022-11-17 08:53:56

瀏覽次數:3501

談新聞大陸新聞中心編輯

旅遊,從最初的奢侈品到走進尋常百姓家,變化的軌跡在時間軸上留下了印跡。撫順陽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李希安從事旅遊行業26年來,或許一時記不清去過哪些城市、哪些國家,但對於撫順這座城市的遊記卻記憶猶新。

1996年,李希安第一次當導遊是在薩爾滸風景區,當時大部分撫順人對旅遊沒有概念,一少部分對旅遊有所瞭解的群體則認為旅遊是奢侈品,加之人們生活水準有限,外出旅遊的人很少,而撫順旅遊市場也處於起步階段,旅遊從業者不足百人,旅遊資源非常匱乏,很長一段時間,撫順也只有大夥房水庫、西露天礦、撫順戰犯管理所、雷鋒紀念館等幾個為數不多的景點。「上水庫、下大坑、進監獄、學雷鋒」這句順口溜,形象地描繪出撫順旅遊昔日的情形。

當時的旅行社並不景氣,旅遊市場不成熟,對外組團量微乎其微,接團量全年寥寥無幾,好不容易有了外地來撫的旅遊團,地接時卻因景點基礎設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限、景區對旅行社的職能存在認識誤區等原因,導致接團工作重重受阻,常遇尷尬之事。甚至,那會兒經常有賣被褥的商販走進旅行社推銷,將旅行社混淆為旅社,這一現象反射出的正是人們當時對旅遊的認識還很初淺。

1999年,中國開始實施黃金周政策,這讓旅遊市場見到了曙光,同年9月16日首屆撫順滿族風情(國際)旅遊節的成功舉辦,則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隨著撫順滿族風情節的連續成功舉辦,人們對撫順旅遊市場充滿了期望,漸漸旅行社的組團量有了一定的提高,諮詢旅遊線路的市民接踵而至,人們對旅遊的認識不再陌生。

2006年《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旅遊市場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同年,隨著紅河峽谷漂流景區的投入運營,省內外遊客接踵而至,接團量迅速增長,撫順的馬路上也開始看到了旅遊大巴的穿梭,景區也出現一面面導遊旗的飄動。

與此同時,撫順的旅遊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景區配套功不斷完善,交通出行愈加便利,政府大力度招商引資,豐富撫順旅遊資源,依託撫順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文化包裝撫順旅遊商品,積極對外推介撫順旅遊資源。看到家鄉旅遊市場的變化,李希安腦海中就一個想法,作為撫順的一名旅遊從業者,就應該為家鄉的旅遊產業發展做些事情。於是,李希安一邊經營組團業務,一邊積极參加各種促銷會,到客源市場拜訪組團社,透過各種方式推介撫順的旅遊資源。

旅遊市場日益興盛,八方遊客紛至遝來。過去,導遊詞不知道講什麼,現在話匣子打開了可以講不完的講,撫順的歷史、民俗、物產、地理,甚至城市的發展變化、房價都成為道不盡的導遊詞。 我們努力通過導遊手裡的話筒向遊客傳遞撫順的發展以及發生在撫順的故事,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對撫順有更多的瞭解,真正走進這座城市。

人們旅遊閱歷的不斷豐富,深度游成為了主導,撫順旅遊已經從一張票、一瓶水、一合影的傳統方式轉變成了衍生消費,走出封閉式的發展旅遊模式,敞開式的旅遊方式、文化遺存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並形成了綜合消費,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撫順,希望能夠在這裡更從容地停留下來,參與並融入這裡的文化民俗中。對於撫順旅遊的印象,遊客已經從原有的可看、好看,上升到耐看、再看。旅遊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應、文化效應、社會效應、環境效應,反射出了旅遊綜合性的帶動功能。

如今,正處於城市轉型發展中的撫順,依託城市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路前行。幾年間,一批批生態旅遊專案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建成,讓撫順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目的地。城鄉並重、旅農融合,撫順立足本地區旅遊資源,借助厚重的歷史文化、特有的生態資源、淳樸的民風民俗,有意識地重點開發鄉村旅遊,促進城鄉互動。撫順旅遊實現從單一觀光型,邁向休閒度假型轉變,旅遊市場從客源輸出地,走向旅遊目的地轉變,旅遊發展環境實現從政策優惠,進入全面優化轉變。

在撫順,山是一景,水也是一景,水以山為美,山以水為奇,置身其中能真正感受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撫順這座老工業基地,不再僅憑煤都享譽全球,這裡的生態經濟,同樣亮點紛呈,一片生機勃勃。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