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再利用 全國首座廢蚵殼暫置場獲許可證/談新聞

來源:

2022-04-23 00:14:33

瀏覽次數:8663

談新聞–鄭中薇/嘉義

嘉義縣又多了一處網美和婚紗拍攝秘境,嘉義縣環保局22日(五)在東石鄉季津蚵殼暫置場舉行蚵殼循環再利用成果發表會,全國第一座合法廢蚵殼暫存場,跨縣市推動後續「點蚵成金」的再利用產業鏈,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牡蠣殼變黃金」,藉由回收再利用,讓廢棄牡蠣殼不再是環境的燙手山芋。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嘉義縣長翁章梁邀請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中間再利用處理機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後端生產端代表台塑企業、母子鱷魚等企業分享與見證成果,開啟嘉義縣農業廢棄物導向循環經濟里程碑,創造環境永續的價值。

為扭轉沿海鄉鎮50年來因廢棄蚵殼任意堆置,造成環境污染與民眾負面印象,嘉義縣環保局和農業處共同研商,制定「嘉義縣廢棄牡蠣殼暫存場設置管理要點」,從源頭解決廢棄牡蠣殼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輔導「有限責任嘉義縣季津漁業運銷合作社」去年底完成全國首座合法廢蚵殼暫存場。

國內牡蠣殼年產出量約12萬公噸,嘉義縣占近7成約9萬噸,在東石鄉和布袋鎮隨處可見堆積成山的廢棄牡蠣殼堆置成山。廢棄牡蠣殼因無適當場所堆置,加上民眾任意放置在住家門口、戶外空曠處,造成嚴重環境髒亂、蚊蟲孳生與異味污染問題,甚至影響遊客觀感,輔導業者設置合法暫置場,做好相關污染防治設施及督導其後續營運管理,成為推動循環經濟最關鍵的一道關卡。

透過循環經濟體系,目前已有業者將令人頭痛的廢棄牡蠣殼再製成蚵殼粉、飼料、肥料、工藝用品、肥皂、寵物用品、3D列印基材、高級運動鞋與服裝,也有業者正研發具高經濟價值的生技產品,創造最大經濟價值,讓「垃圾變黃金」不再是遙不可及。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