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期讓資源永續 鰻苗捕撈期228結束/談新聞
來源:
2022-02-26 00:12:45
瀏覽次數:5310
來源:
2022-02-26 00:12:45
瀏覽次數:5310
談新聞–薛維君/新北
臺東縣政府228連假快打站25日(五)上午在臺東縣消防局旁的災害警覺教育館啟動,由衛福部台東醫院擔任先發。部東醫院的工作人員為衝高覆蓋率,在巷邊高聲攬客,騎著三輪腳踏車經過的老阿公成功被吸引打滿第三劑。
部東醫院出動13人團隊上午7點半抵達現場,高規格服務,從報到登記、醫師評估到最後的觀察階段全程演練,同時接種AZ、BNT、高端三種COVID-19疫苗;民眾詢問最多的問題仍集中在「有莫德納嗎?」有些人知道沒有莫德納掉頭離開,大部分則願意在接受家醫科醫師林哲彬評估後,依照個人喜好或醫師建議順利接種,65歲以上長輩仍是首日大宗,經常看到年輕人開車載著行動不便的父母親下車施打,部東發現在尚未施打第一劑的民眾當中,大多自身有過敏體質或害怕副作用,但只要進到報到區,護理師都盡量引導先聽聽醫師專業建議。
快打站地點必須彎進消防局旁的巷子才看得到,只要看到有人經過,工作人員高聲呼喊「這裡有打疫苗喔!」一位老先生只是騎著三輪腳踏車路過想去市區,就被吆喝聲吸引停車掏出小黃卡,還有一位任姓民眾看工作人員喊得辛苦,離開前,從機車置物箱翻出幾顆喉糖送給護理人員,叮嚀「喉嚨也要休息喔」。一個上午的快打,為臺東縣疫苗覆蓋率增加71劑,預期3天連假民眾施打意願將提升。鰻魚養殖是我國長久以來的傳統產業,目前養殖所需的鰻苗仍然需要依賴天然苗,中央開放特定時間讓漁民採捕鰻苗,現鰻苗捕撈期即將結束,新北市政府漁業處呼籲,鰻苗捕撈期2月28日結束,漁民遵守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捕撈鰻苗規定,讓鰻魚資源得永續利用。
鰻魚是降海洄游魚類,研究指出成熟的鰻會離開原棲息河域,花費半年左右時間,游至馬里亞納群島西方海域附近繁殖產卵,完成繁殖後便死亡,孵化出來呈柳葉狀的鰻苗從產卵場,隨著北赤道洋流與黑潮等海流,歷經4至6個月漂流到東亞沿岸後變態為玻璃鰻,進入淡水河等河口域生長。每年10月起至翌年4月底捕撈鰻苗是台灣傳統漁作產業之一,也是許多漁民維持生計的重要經濟來源。
農委會107年公告實施「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規定108年起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禁止在距岸3浬內海域、潮間帶、河口水域以任何方式捕撈鰻苗,避免過度捕撈,以維護鰻苗資源。
「鰻魚苗」漁汛期適逢冬季並跨越年度,部分漁民藉由捕撈鰻苗賺取「年終獎金」,是漁民收入來源之一,但為利鰻魚資源量的補充,依現行中央法規,一年之中有8個月是禁止捕撈的,有限制的採捕讓漁業資源得以永續利用,產業得以持續發展。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