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烏鎮旅遊紅利惠他鄉/談新聞
來源:
2022-02-23 07:54:57
瀏覽次數:3690
來源:
2022-02-23 07:54:57
瀏覽次數:3690
談新聞大陸新聞中心編輯
人人都說江南好,尤其來到枕水而眠的烏鎮,只一眼,便會被它的美所折服。老烏鎮人心裡卻很清楚,她並非從來如此繁華;多年前的烏鎮,並不像今天這般光鮮奪目,年久失修的建築、污水橫流的河道、胡亂堆放的馬桶,到處一片雜亂模樣。
來了就是客,先坐下喝碗紅棗湯暖暖身子。56歲的民宿老闆潘明峰印象深刻,都說要致富先修路,可烏鎮過去交通狀況並不好,是桐鄉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鎮,直到1992年烏鎮才打通前往江甦的公路。
車子跳,烏鎮到。早年浙江人提到烏鎮,就會冒出這句口頭禪,意思是只要你感到車子猛烈顛簸,就意味著到了烏鎮。從烏鎮走出去的導遊諸鳴至今印象深刻,那時烏鎮人最好的工作便是到鎮上幾個國營工廠上班,後來工廠陸續倒閉,生活每況愈下。以至於1995年,畫家陳丹青路過此地,不禁感慨,我原是江南人,走走看看,絕對懷自己的舊,可是全鎮完全被世界遺忘。
昔日江南明珠蓬首垢面,猶如遲暮美人,該往何處去?當時,擺在烏鎮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學習其他兄弟鄉鎮發展工業;另一條是創造性地發展服務業,把古鎮旅遊搞起來。1999年,桐鄉市委市政府決定對烏鎮古鎮進行保護性開發和整治,以保護歷史遺產來開發旅遊。
要么不干,要乾就要幹得有模有樣。為了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烏鎮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古鎮上不協調的建築拆掉,這在當年並不多見。本著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烏鎮從鄰近鄉里收集舊料,將水泥路面全部恢復為青石板路,陳年的門窗修好後不是油漆一新,而是按古法用桐油兩度刷漆。
不到兩年,烏鎮的路變整潔,古建築也恢復了,江南水鄉小鎮再現,人們熟悉的烏鎮又回來了。千禧年,東柵景區開張,電視劇《似水年華》讓烏鎮名聲大噪,烏鎮迅速在旅遊景區中出圈;2007年,西柵修舊完畢,烏鎮旅遊風生水起。據新華網報導,2011年,重慶16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一年遊客接待總量不到300萬人次,而烏鎮遊客量近500萬人次,16個名鎮不及烏鎮一年遊客量。
此後的烏鎮更不必說了。烏鎮戲劇節、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木心美術館、烏鎮大劇院,小鎮的文藝復興之路愈發清晰,而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落戶後,烏鎮又不斷呈現耳目一新的精彩變化,清水穿城過,人家盡枕河,彈丸小鎮聚集起煙火萬家。當熟悉的古鎮從夢裡回歸,也吸引著八方賓朋匯聚,最高時一年就攬客1000萬人次,平均算下來,每天有20000人打卡。
為了讓周邊居民享受到旅遊發展的紅利,桐鄉市以共創共有的理念開發運營烏鎮旅遊,優先吸納當地農民就地就近就業,並出台政策支持創業,讓老百姓家門口吃上旅遊飯。在烏鎮景區的5500多個就業崗位中,八成為烏鎮本地居民,一早61歲的諸建春喝過早茶,步行十分鐘便進了烏鎮景區的烏村上班。他貓著腰,從地裡摘起幾把青菜和花椰菜,蹬上三輪車,配送至景區餐飲部。在家門口種種菜,一年工資有五六萬,諸建春說,烏村開發後,他和30多名原住村民被景區招工,打理70畝菜地,幹農活領工資,生活很愜意。
遊船是烏鎮西柵景區一大特色項目,划槳搖櫓的船工多半是原烏鎮漁業村村民,從漁民到船工,烏鎮景區要對他們系統培訓,每天早晨列隊操練,除掌握安全要領外,還要懂基本禮儀,甚至要會上幾句簡單的英語。過去每天在水上漂,生活不安定,52歲的漁民費建萍在景區一干就是14年,他對景區每座石橋的典故都爛熟於胸,不輸半個專業的導遊。
在烏鎮景區,費建萍常會遇上熟人,景區裡的民宿房東,很多都是跟他同村,或是他的親友。民宿房東高才榮便是其一,高才榮和妻子都是在烏鎮長大,開民宿之前是做蔬菜生意,他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一大早去嘉興郊區進貨,再拉回烏鎮席行街販賣,儘管他很拼,但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看著全國各地遊客湧向烏鎮,守著菜攤的老高心裡很急,卻有想不出好辦法來。
景區缺導遊,但我沒讀過書,口才又不好。當服務員,我年紀又大了些。和高才榮一樣,不少烏鎮本地居民都想找份合適的工作,早點走上致富道路。2007年,烏鎮景區面向本地居民招募房東,而且給出豐厚政策:住宿費歸旅遊公司,餐飲收入歸房東。
消息傳開,烏鎮居民紛紛報名參與。高才榮說,一晃十幾年過去,夫妻倆靠著開民宿,不僅供女兒上了大學,還買了新房,心裡很滿足。家門口能輕鬆就業,創業同樣不難。烏鎮旅遊接待量逐年攀升後,景區的民宿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一些烏鎮居民逐步在景區外辦起民宿。為讓民宿更精品化,桐鄉出台《加快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鼓勵經營者創建品牌,對首次評定為浙江省白金級、金宿級、銀宿級的民宿,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獎勵。烏鎮人周華鋒將自家的譚家棲巷民宿打造成白金級後,不僅領到了獎勵,客房也是一房難求。
為更好地為民宿支招,烏鎮還成立烏鎮人家民宿行業協會、組建烏鎮人家民宿學院,由市裡有關部門組織民宿經營管理人才專題培訓。如今,烏鎮景區內外共有各類民宿近600家,六成以上為本地居民開辦,就地帶動近4000人就業。目前,烏鎮旅遊總收入超20億元,直接帶動當地從業人員已超兩萬人。
烏鎮模式可複制嗎?毗鄰烏鎮的江蘇人,最先給出了答案。江蘇省吳江區桃源鎮前窯村與烏鎮接壤,五年前,村民胡根培看到烏鎮人辦民宿很賺錢,立即把自己房屋改造成民居客棧,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就賺了一萬多元,這讓他成了村上第一個吃上旅遊飯的人。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速推進,他的民宿生意也更紅火。胡根培的民宿距離西柵景區騎車不過5分鐘,過去卻被一座加裝了水泥墩子的老太師橋阻隔著,讓不少游客望而卻步。這兩年,桐鄉投資上億元,拆除舊橋建起新橋,拔釘清障後,溝通更順暢了。
烏鎮到桃源還開通了跨省公交,他趁勢把民宿裝修了一番,客房從5間增加到10間,在今年烏鎮戲劇節期間還是一房難求。背靠大樹好乘涼,烏鎮景區就是我門致富最大的一棵樹。胡根培說,他的客棧一年收入可達15萬元。從一個水泥墩子的清除到一座新橋的立起,這正是烏鎮不斷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烏鎮鎮有關負責人說,烏鎮實施「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全域智慧化」工程,對景區基礎設施進行大範圍提升,累計投入各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80億元,在全國景區首創和成功運作了管線地埋、改廁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高標準建設保護模式,修建大型停車場、遊客中心等,重新整理疏通河道,實現了城鎮功能和水鄉風情的完美融合。
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也為烏鎮旅遊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景區基本實現5G信號全覆蓋,互聯網醫院、騰訊無人書店等落地生根,烏鎮管家實現線上線下常態化長效管控。同時,還引進了阿麗拉、希爾頓等知名酒店品牌入駐,提高了餐飲住宿的整體水平,旅遊體驗感持續提升。
烏鎮旅遊紅利,還惠及他鄉百姓。在離桐鄉千里之外的貴州遵義市烏江村,當地引進烏鎮旅遊公司參與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村寨。今年2月1日起,貴州烏江寨國際旅遊度假區投入試運營,春節期間單日旅客接待量超過1萬人次。全面運行後,預計能吸納當地2000人就業,間接帶動8000餘人就業。不用翻山越嶺去打工,家門口就能賺錢養家。烏江村村民張金說,村里還組織種起生態蔬菜、水果,有了這些收入,日子更有奔頭了。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