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和之契 2021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談新聞
來源:
2021-12-25 09:40:42
瀏覽次數:3691
來源:
2021-12-25 09:40:42
瀏覽次數:3691
經緯周行提供
「河和之契:2021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週」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辦,本次活動由山東省文化館、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齊魯(鄒城)展示基地等單位協辦。活動以「推動傳統手工藝振興、強化非遺系統性保護」為主題,分為「文明的賡續」山東省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集萃展、「流動的文化」山東省大運河沿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高端論壇三大部分。
在泰山大劇院舉行的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特色非遺項目專題舞臺演出開幕式。 開幕式上演出了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 陝北民歌《圪梁梁》、 江蘇民歌《採茶舞曲》、 內蒙古民歌《讚歌》、山東民歌《包楞調》《誰不說俺家鄉好》、舞蹈《厚土》、武術《少年中國說》、器樂表演《挑泰山》等節目,反映了我國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姿多彩,反映了山東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承載地,齊魯文化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獨特魅力。
文明的賡續山東省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集萃展,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版塊,共展出黃河澄泥陶印、雕版印刷技藝、魯派內畫等78個非遺專案,參展傳承人116人。展品採取靜態展覽、動態展示、活態展演的方式,展現了心手相牽、美好生活的山東手造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全省黃河流域各地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傳承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以「流動的文化」為主題,泰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鄒魯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臨清運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台兒莊運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四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展區內,95個非遺專案、158名傳承人進行了非遺展演展示,充分展現了我省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成果。
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周高端論壇。,項兆倫、劉魁立、葉濤分別以《關於非遺保護的認識與實踐》《學習"兩辦檔"心得——關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泰山與中華民族精神》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劉魁立先生,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付俊海,共同為國家非遺展覽展示研究中心齊魯展示基地頒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國家重大戰略。黃河從山東入海,運河在齊魯交匯。山東是全國唯一坐擁黃河、大運河的省份,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豐富。「河和之契: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週」是全國第一個融合黃河、大運河非遺集中共同展示的重大活動。活動的舉辦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促進全省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利用、弘揚,深入挖掘山東手造資源,加快實施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