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下陷區推光電顯著 屏民生綠電明年可達百分百/談新聞

來源:

2021-11-21 00:25:27

瀏覽次數:6685

談新聞–吳學靄/屏東

屏東縣推動「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計畫」,預計今年底可至少完成140MW併網量,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私有地太陽光電案場,明年屏東縣民生用電使用綠電可達100%,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20日(六)南下視察設置進度,讚許推動成果,不僅配合落實中央綠能政策,更有效轉化應用國土復育既有發展條件,讓許多地層下陷,以及不利耕作區能充分再運用。

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縣不像其它縣市,有完整大面積、土地權屬單純工業用地、鹽灘地或其它閒置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可迅速完成光電案場建置,但亦步亦趨,在考量生態環境,以及綠能發展平衡,優先推動專案專區計畫,朝非核家園目標邁進。

潘孟安請行政院協助解決光場案場週邊開闢鄰路,及穩定躉購電價費率、高樹鄉設置儲能電場等問題,沈榮津認同,特別是儲能電場攸關綠電儲存與供給系統,將帶回行政院研究。

沈榮津由潘孟安陪同到林邊鄉、佳冬鄉等地視察屏東太陽光電升壓站建置發展,參觀寶晶能源與力暘能源升壓站,在佳冬農會進行能源與產業政策座談會,與在地居民、太陽光電業者交流。寶晶能源在林邊鄉與枋寮鄉設置69KV、161KV升壓站,預計2022年達到120MW與300MW裝置容量,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感謝行政院與潘縣長支持綠能產業,未來除地面型太陽光電,積極開拓水面型,以及屋頂型太陽光電設置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相信明年會突破更好成績。

屏東縣環保局指出,縣府訂「太陽光電專案專區」、「土地複合式利用」兩大策略,其中108年開始推動「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專案計畫」,以東港、林邊、佳冬與枋寮四鄉鎮中不適宜農業耕種、需要休耕涵養地下水的土地為主,透過縣府平台,遴選相對具有建置能力的業者,結合自願地主出租土地,共同參與建置太陽光電模式,以能源轉型活化不適宜耕作土地利用,提供地主穩定收入,解決農村高齡化,以及限制抽取地下水問題。

為有效保障農民與地主權益,業者必須依照與縣府簽訂行政契約與地主成立履約管理信託專戶,避免20年租賃期間產生履約爭議。縣府引導業者自建升壓站,以案場集結升壓方式設置太陽光電,將光電設施集中設置在鄰近土地,有效提高案場經濟效益,避免土地破碎化。

計畫光電案場採因地制宜的設計與環境友善措施,如全台離地最高的升壓站、可配合地層沉陷調整高度與角度的支架等設計,對地層下陷狀態進行長期監測和觀察,兼顧該區域的安全。

屏東縣府以2022年再生能源併網量1GW為階段性目標,今年雖遇到光電模組、鋼構等原物料價格上漲情形,加上COVID-19疫情嚴峻等多重因素影響,但縣府仍積極輔導專案業者,致力創造友善的綠能投資環境,目前屏東縣再生能源併網容量,足供應全縣三分之二用戶電力需求,預計年底前可有效併網量至少可達867MW,透過專案計畫逐步併網成果,期望間接活絡地方經濟發展,創造多贏局面。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