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師張美惠 致力推動幼兒閱讀教育/談新聞

來源:

2021-11-07 08:41:42

瀏覽次數:3894

談新聞–鄭中薇/臺南

人生是一場旅途,從小喜歡孩子的張美惠,學的是化工與食品加工,意外的跟著同學轉考幼教學分班,就這麼從工廠走到幼兒園,成了幼教老師,一做就是25年。我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這份覺知,讓張美惠更敬重起自己的工作,興起滿懷使命感,並非教育科系出身的她,只要在小朋友身上或幼兒教育方面發現問題,就會想盡辦法尋找答案,不斷透過進修、研習強化自我,而她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接觸到幼兒閱讀,進入繪本世界。

在偏鄉要推動閱讀並不容易,張美惠表示,由於大竹位於臺南縣白河鎮郊區,居民世代務農,學區內家長多屬社經地位弱勢,幼兒多是新住民子女,或與祖父母同住,隔代教養議題嚴重,因此「我不識字、我看不懂中文、我很忙、我不懂怎麼帶孩子閱讀」的家長們,成了推動閱讀時最需要化解的難題。

在文化刺激嚴重不足的偏鄉環境中,學校可說是孩子成長唯一的依靠,而閱讀更是縮短城鄉差距、打開世界大門的唯一一把鑰匙。推動閱讀,年紀越小越重要。張美惠透過每學年連續八週的「親子閱讀營」,帶領家長學習如何教孩子閱讀,由於目標是家長,所以配合家長時間選擇夜晚舉辦,經過閱讀營家長開始理解閱讀的重要性,知道帶領孩子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她更針對新住民家長及阿公阿嬤推出子親共讀,教導小朋友回家唸故事給家長聽,讓不識字、不懂華文的家長,也跟著孩子一起學國語。

她更結合許多理念相同的媽媽們,連結圖書館資源,共同成立「蓮鄉媽媽說故事團」,每逢週末,一群媽媽便放下手邊工作,窩在白河圖書館裡講故事給小朋友聽,讓忙碌的父母有喘息時間,更重要的是,吸引小朋友走進圖書館,養成閱讀習性。

當你看見孩子的需求,就會看見自己的不足。張美惠說;但不能只看見不足,而要化為行動,勇敢去做、去挑戰,才會發現問題,進而使想法更為創新精進。張美惠回想剛當幼教老師時,每個禮拜她會刻意安排一天「散步日」,帶著孩子們離開教室,在社區裡體驗真實生活,看見有人家在蓋房子,有農夫在插秧,聽見不同季節的蟲鳴鳥叫,聞到空氣中飄散著不同花香,散步成了另一種閱讀。

沒想到,散步到後來,更發展為在地文化特色課程,帶領孩子瞭解家鄉生活、關懷體貼長輩需要,整套課程得到了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肯定。張美惠進而與多所國小附幼結盟,進行在地化課程交流,讓孩子結交更多外地朋友,瞭解不同城鄉特色與差異,以擴展視野,豐富生活經驗。

獲得108年師鐸獎肯定的她,即使已在去年退休,但學習的腳步未須臾停歇,仍繼續於臺南大學學習如何從事課綱評量,如何於閱讀素養課程中,協助老師進行選書及提問單設計。張美惠說,閱讀教育值得她窮一生之力探究與推動,即使暫別杏壇,但她對教育的熱情持續燃燒著,張美惠的人生旅途正要開始。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