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逆齡回春 私有老屋再生促進建築活化/談新聞

來源:

2021-10-31 00:48:42

瀏覽次數:5125

談新聞–莊聖雯/臺東

臺灣各地近年來掀起一波老建築活化再生風潮,臺東縣內也不例外。臺東縣政府辦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已3年,3類型計畫推動即建物整修類、再生培力類,以及文化經營類,其中建物整修類提供經費補助給民眾,修繕民國60年以前所建老屋,修繕後提供公益性回饋,至今共申請7案,4案申請成功,正執行計畫當中,臺東縣府希望推動私有老屋再生,提升地方文化與情感溫度。

臺東縣長饒慶鈴表示,老建築生命雖然有限,但透過持續使用、修復得以延續原有生命週期,讓老屋不斷在地方述說故事,更能為後續老建築的使用提供更多的想像。

文化處長顏志光指出,臺東多元的老屋文化值得被記錄與傳承,透過老建築故事,融入生活、融入自身專業,讓老建築長出新生命,與家人共同刻劃美好的未來生活樣貌,老房子們優美的詩句得以繼續傳唱。

目前執行中的計畫案,關山鎮中正路上的兩層樓高水泥建物,獨特的窗花陽臺,屋主帶著護理專業技能返鄉,希望能讓從小長大的老房子,成為社區裡的老人照護站,不僅僅將既有已損壞結構進行修繕,更重新設計成無障礙空間,讓附近的老人家來到這兒能安心活動;鹿野的涂家老宅是早期進駐開墾大原地區的客家人,老人家一磚一瓦蓋的老屋,隨著子孫在各地開枝散葉後,逐漸空盪凋零,屋主長時間投入慢食推廣、食農推廣,希望透過整修自家老屋成為串連店家的場域,老家也不再空盪,成為推廣慢食理念的「食」驗基地。

池上萬安的蕭大哥對老建築保存持續努力,傳承父輩祖厝,修繕後將開放成為社區的客廳,以及遊客導覽的重要一環,讓父子間的愛與回憶,繼續分享給更多的人;同為萬安社區的楊宅,屋主已移居外地,仍提供予社區發展協會使用,待修繕完畢後,社區將用以東移人才的暫居地點,即社區共食共學空間,將老建築打造成農村創生的重要基地。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