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兜仔的工地人生 藍傑鴻、伊萊恩為台灣拚搏/談新聞

來源:

2021-10-13 05:14:45

瀏覽次數:5292

談新聞–薛維君/新北

新北市有許多卓越的公共工程,大多是隱身在幕後的功臣共同努力、付出的成果,其中飄洋過海的傑出外國工程師--藍傑鴻、伊萊恩,在台灣發揮所長默默耕耘,穿梭在工地與山林間,縱使汗水浸濕襯衫,但澆不熄心中的熱情,他們為這個土地的奉獻,已經成為台灣一份子。

來自荷蘭的設計建築師—藍傑鴻,正為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工程打拚,不時在雙溪深山裡頂著工程帽在隧道裡走動,觀察岩壁或檢查金屬棧道。綽號布魯斯威利的傑鴻來台灣16年,初次到訪三貂嶺時,被當地生態景觀打動,無論是動、植物多樣性、特殊的地理環境或山中潺潺流水都深深吸引著他。為讓民眾到三貂嶺感受大自然的原味,藍傑鴻強調『我們不要破壞這些生態』,盡力維護工程中各種自然景觀,保留峭壁上的樹木、不驚動隧道內的蝙蝠族群、維持基隆河的潔淨的流水。他的堅持讓原本已非常複雜的施工條件更加困難,但是新北市新工處的夥伴,以及施工團隊和他抱有同樣的理念,共同克服層層難關。

西班牙建築師伊萊恩來台灣前,在馬德里的建築師事務所上班,有天,常去的素食餐廳,來自台灣的老闆娘告訴他「你可能認為你是一個好的建築師,但我跟你講,如果你不學習風水,你什麼都不是!」,對完全不懂風水的伊萊恩來說,當下心中滿是疑問,但也因為這句話加上好奇心,他毅然決定遠渡重洋飛來台灣學習風水。

原本預計在台灣待4個月,上完風水課程就走的伊萊恩,在台灣的幾個星期後,碰上台灣近50年最大水患-八八風災,風水課程因此停擺。隨著待在台灣時間越來越長,他開始發現台灣和歐洲的風俗民情、文化都相差非常大,讓他決定再留久一點,學習中文也多認識這座美麗的島嶼。

這一待就是12年的時間,「我認為台灣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漂亮的地方,它從幾百年前到現在被稱作福爾摩沙是有理由的。」伊萊恩說,除親切友善的人民、美麗的大自然與一流美食外,他更喜歡很多台灣人對建築有一種改變的渴望,他能與大家一起努力,完成更高層次的建築作品,就像正在進行中的氣象站工程。

明年即將完工的臺北氣象站是三個圓弧形建築物,以及一個地下風洞實驗室所共同構築,伊萊恩與他的團隊以氣旋垂直運動及天氣圖等壓線為發想,藉由波浪曲面屋頂將建築物與地面浪漫地連結在一起,呼應地球大氣表層的自然曲線與氣壓差異,塑造氣象站建築獨特的氛圍,考量節能與遮陽效能,外觀採金屬沖孔板並輔以混凝土原色。

十年磨一劍,阿兜仔工程師們秉持著職人精神,仔細把關每一處細節,將每滴汗水化為夢想基地誕生的養分,持續為台灣打造不同凡響的建築工程。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