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老站房 見證百年鐵路交通史/談新聞

來源:

2021-10-10 08:57:29

瀏覽次數:3806

談新聞大陸新聞中心編輯

提起山東省泰山火車站的老站房,泰安人並不陌生,這是一座在泰城並不多見的德國式建築。從1910年建設至今,它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如今老站房已經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由於它的建築特色和歷史價值,老站房被泰安市政府評為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這個曾經作為泰安重要地標的老建築已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泰山火車站東側的老站房。不時有遊客停下匆匆的腳步,打量著這座在他們看起來與周圍嘈雜環境格格不入的建築。與熙熙攘攘的泰山火車站相比,老站房像一位經歷滄桑的老人,孤寂地矗立在新站旁邊老站房西側是曾經的站房主樓,如今這裡已經成了泰山火車站廣告部的辦公場所,由於老站房已經關閉很長時間,即使是附近的居民對它也並不熟悉。這裡早就關閉了,現在也不允許人進,所以對裡面的構造一點都不清楚。雖然對老站房不甚瞭解,但對泰安人來說,說起老站房幾乎無人不知。

沒建新站之前,由於地處重要交通位置,泰安的老站房也是很出名的。 老站房還在正常使用時,經常可以看到外地遊客在站房前拍照留念,現在裡面的木質樓梯由於年久已經嚴重變形。

老站房裡面共有四層外加一層閣樓,由於維護得當,內部建築除了顯得陳舊之外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壞。保護最好的屬第四層,裡面還保留著原來的木質地板,牆壁上還貼著1997年2月印製的一張全國鐵路貨運營業站示意圖。而屋頂的閣樓被改成一個很高級的鴿舍,當年信鴿比賽中獲得亞軍的獎章還放置在老站房中。

建立這座站房還得從1896年說起,時任清政府江蘇候補道的官員容閎提出借英美資本修建津鎮鐵路,但由於德國堅持在山東的利益,不準鐵路穿境而過,此事只好暫時作罷。1898年,英、德兩國達成一致,在1898年2月10日向清政府提出由兩國共同承建津鎮鐵路的呈請,由於清政府故意限令容閎六個月之內籌足資金,並不准外資入股,築路計劃只好再度擱置。

1908年1月13日,清朝外交官梁敦彥與德華銀行代表等正式簽訂了《天津浦口築路借款合同》,以直隸、山東、江蘇三省厘稅作抵押,向英、德借款500萬英鎊,年息5厘。津浦鐵路分南北兩段同時施工,南段由英國承修,北段由德國承修,泰安站屬於北段工程,鐵路於1908年6月動工修築。

泰安站場施工於1909年1月開工,站房及其他客貨設施也同時開工,由德國工程師負責站場設計並監督施工品質,所用材料除了砂石、木材外,皆從德國購置,所需工匠從泰安府及所轄縣招用。老站房窗戶上的石頭樣式不一,都是經過提前打磨,之後才安上去的。

老站房主體工程於1910年底基本完工,開始稱為泰安府車站,當時站房為上下兩層,木石結構,底層為旅客購票、候車及出入站口,二層供行車、辦公之用。站房東側,建了一座五層樓房,也是木石結構,這座樓一直作為泰安火車站的象徵。 站房建成之後,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直到後來,泰安火車站不能滿足客運需求,於是在原址的西側修築了新的泰安火車站,2001年政府對新泰安火車站進行了擴建,將泰安火車站更名為泰山火車站。

由於歷史原因,火車站老站房曾經被破壞過,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1946年6月中旬,國民黨軍用飛機轟炸了泰安站,站房和水樓被炸毀,線路也遭到了很大破壞。不過,1950年1月政府又將原炸毀的站房按照原圖修復,在被炸毀的水樓舊址改建為辦公房舍。

為了更好地保護老站房,泰山火車站也先後對它進行大規模的整修。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歷史留給後人的寶貴文物,火車站專門對老站房進行整修。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老站房外部的破損情況,分別對笆板基層的腐朽部分進行更換,新做油氈、順水條、掛瓦條,還把一些缺失材料的部分盡量補齊。

如今,火車站老站房是泰安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小樓的本體是保護範圍,老站房向東至龍潭路、向南12米、向西9米、向北40米內的區域為建設控制地帶。在這個範圍內,不能建設污染老站房及其環境的設施,不能進行可能影響老站房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在老站房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的工程,不能破壞老站房的歷史風貌。 工程設計方案要經市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

火車站老站房建於1909年,是座百年建築物,也是泰安不多見的德式建築之一。 這個建築物是泰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必須保留的不可移動文物。蔣鐵生教授特別提到,泰山站的火車站老站房是津浦路上最早的站房,是中國近代鐵路交通史的見證。為更好保護火車站老站房,這座建築現在已經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談新聞   https://www.talk6s.com/

談新聞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